一、咸宁市科技人才制度存在的问题
1、“虚”与“实”的问题:科研人才自我诉求承诺有待落实。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到科技人才所在企业与单位都有较多吸引与留住人才的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创新的制度,每年都会召开了解科技人才诉求的座谈会,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形式上重视、行动上轻视”,关心与支持流于表面与形式、承诺多、落实难,对科研人才的诉求有回应,但无落实等问题。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虽然在人才引进的前期做了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但由于前期未经过深入调查,对引进人才作出了超过本身能力范围之内的承诺,在具体问题落实实施时,因种种问题无法兑现,如承诺的科研启动费不能到位、科技人才单独工作室问题等。另外配偶的工作、子女入学、户口迁入及住房安排等配套的跟踪服务工作也部分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2、“软”与“硬”的问题:服务人才的软硬件条件有待完善。科技人才需要的软硬件上缺乏支持与保障,主要体现:一是科技研究工作的时间与资金上。在时间上,部分单位对科技人才管理和使用出现行政化倾向,许多科技人才的时间大量用于各种行政事务、会议等,无法做到专心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等。在资金上,无法保障科研人才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没有建立切实可靠的奖励措施等。二是人才发展空间的拓宽与拓展上。在调查中,科技人才对于自身发展主要是有政治上、职称上和专业技能上的需要。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技术人才苦于没有相关的政治法规。在职称评定有所要求的科技人才没能找到相关的评定机构。对于从事工作的专业技能有所需要的科技人才,苦于相关的学习培训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知识更新需要。
3、“内”与“外”的问题:本地与外来人才间关系有待协调。本地科技人才与外地科技人才各有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发展各自的优势为咸宁市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当前咸宁人才制度需要重视的问题。对本地人才而言,他们普遍存在我市政府与企业重视外来人才,轻视本地人才的想法。他们认为我市政府与企业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思想惯性,资金项目课题都向外地人才倾斜,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外来人才对本地情况不熟悉、投入时间与精力不足,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当地实际的问题存在,并且部分单位把人才引进当作面子工程,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科发展和战略目标对引进人才进行充分科学的论证,人才引进后有时因为华而不实或者学科的差异而未能为单位的发展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投入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对外来人才而言,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性、在生活上没有多少朋友、对咸宁基础设施服务存在较多不满,人才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使得科技人才的归属感不强,也严重影响他们长期扎根咸宁的信心。
4、“同”与“异”的问题:科技人才的差异性服务有待细化。 现阶段我市对待科技人才方式比较粗放。一是服务方式相对单一。创新性差是目前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阶段科协服务方式大都以开展座谈、讲座、学术交流一类的为主,很少有体育竞赛、聚会、联谊等与科技工作者自身需求联系紧密的活动,并且活动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无法针对科技工作者的差异性需求为其提供服务。这与科协自身经费不足以及缺少活动场地等客观原因具有一定关系。二是服务对象没有分类。科技人才涵盖范围广,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基层科技人才等等,他们身上既有共性,但又有个性,要突出服务的差异性。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提供服务时往往侧重于共性,没有对科技人才进行分类指导,提供差异性的服务。
5、“点”与“面”的问题:科协的辐射范围与对象有待精准。在调研座谈过程中,发现在服务的“面”和“点”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所谓“面”,指在服务辐射范围上,总体而言科协服务辐射的范围较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科协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强,往往只有科协的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企业才会接受科协的影响。同时,由于科协自身经费问题,导致科协难以实施较大规模的企业科技人才服务活动,对于企业建立科协组织缺少经费资助和政策引导。二是所谓的“点”,指在科协服务过程中往往只是对单位而没有直接面向科技人才本身。在座谈中,很多科技人才表示科协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平时也没有交集,很少有科技工作者与科协主动联系,更谈不上有“家”的感觉。科技者之“家”没有真正建起来。
二、科协完善咸宁市科技人才制度的几点建议
1、建立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全程动态掌握科技人才的相关信息。通过调查了解科技工作者个人、工作、生活和学习状况,建立科技大才大数据库,推进科技人才信息化全程动态管理。建立了全市科技人才档案数据库,把全市科技人才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籍贯、民族、出生时间、工作时间、工作单位、文化程度、专业特长、职称职务、工作业绩等信息输入数据库。对科技人才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记实,详细记录学习、培训、提拔、奖惩等情况,以便更好地为咸宁科技人才进行服务。
2、坚持分层分类原则,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符合科技人才发展的相关机制。对科技人才的共性与个性需求,提供差异性服务,防止一刀切式的工作作风。一是对于有专业特长与技能的科技人才,要因势力导,建立能充分发挥其才才智的相关制度。部分单位与公司,无论科技人才学的何种学科专业或者擅长何种专业技能,到岗之后基本上服从组织调配和安排,很多科技人才的专业技能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例如从事大量社保、人事、党建等政务工作,其所学的专业技能基本没有在工作中展现出来。为此,要针对科技人才的优点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与挖掘。二是对不同需求的科技人才要按需服务。对于政治上有需求的科技人才,地方政府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充实到党政系统中,以保证人才的内部消化与外部流动畅通。对职称上有需要的科技人才,需要建立相应的考评机构,对其专业技能进行认定;对于专业技能上有需要的科技人才,建立相关技能技术培训机制。 三是协调外来人才与本地人才的关系。在大力引进外力智力支持的同时,注重对本地人才的培育,使内外人才在充分发展各自优势的前提下,互帮互助,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搭建科技工作者平台,建立科技工作者沟通联系的绿色通道。搭建科技成果展示平台,通过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展示科技人才最新科研成果,同时加快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步伐,满足科技工作者的创业需求。要建立网上科技成果信息展示平台,定期举办各种科技成果展示会议,发布各种最新科技成果的信息。搭建生活信息指导平台,及时有效的把与科技工作者生活相关的信息传递给科技工作者,最大限度地帮助科技工作者,使其能利用信息为自己服务,并利用信息资源使其生活问题得到全面、深入、妥善的解决。搭建继续教育平台。通过网络教育和学校教育,利用讲座、培训、期刊、光盘等各种教育手段为冠达科技工作者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有条件可以建立网上课堂,让科技工作者可以更方便地学习更多科技知识。(咸宁市委党校:陈 琴 王发余)
© 咸宁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14-2019 鄂ICP备17002557号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246号 举报电话: 0715-8256630
举报邮箱:hbxnkx@163.com 邮政编码:437100 电话:(0715)8256630 技术支持:咸宁新闻网